新闻通知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产业开启“大数据”时代

发表时间:2020-04-24 14:39:54 浏览次数:10195

工信部近日发布《202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其中提出要”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试点工作,加快探索推广技术经济性强、环境友好的回收利用市场化模式,培育一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骨干企业。依托“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国家溯源管理平台”),健全法规,督促企业加快履行溯源和回收责任。” 截止目前国家溯源管理平台已接入357万辆新能源汽车,578万包电池包。基本涵盖了对市场上流通动力蓄电池的全面溯源管理。这意味着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大数据时代真正拉开帷幕。

一、国家溯源管理平台全过程信息采集监测


2018年,工信部为贯彻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和《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推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依据《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委托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该平台将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同时对各环节主体履行回收利用责任情况实施监测。达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节点可控、责任可究的目的。



截至目前,国家溯源管理平台新能源汽车接入量突破357万辆,电池包数量突破578万包,基于GB/T32960标准,监控和电池相关的数据共有160类。这标志着国家溯源管理平台实现了对578万包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全面有效监管。基本涵盖了对市场上流通动力蓄电池的全面溯源管理。这意味着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大数据时代真正拉开帷幕。

二、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大数据多维度分析


国家溯源管理平台依托百万电池基础数据(包括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报废、回收、利用等全过程信息),结合百万车辆的运行数据资源(包括车辆市场分布、充放电、行驶里程、电池温度、电池电压等实时动态数据),对当前动力蓄电池市场信息、工况性能、故障维修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为动力电池企业后续电池研发和技术方向提出指引性参考和管理方向,促进电池产品快速迭代,提高企业运营和决策效率。


动力蓄电池行业市场分析

依托国家监控平台车辆基础数据,通过不同车辆厂商、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等多维度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分布,市场占有率,不同区域、厂商、车型等的市场销售、市场分布、市场占有率等),发掘电池的具体应用情况。


产销情况分析


市场情况分析




动力蓄电池在车上工况使用情况分析

    利用车辆行驶里程、充放电数据、驾驶习惯、行驶区域等多重因素,多角度进行电池性能数据分析及影响电池健康度的关键因素分析。

里程分析




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分析

    通过电池的生产、销售、使用、维修、退役、回收利用等阶段数据,结合车辆动态信息,进行动力蓄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提高企业运营和决策效率,同时可对电池故障进行综合评估。


动力蓄电池安全性分析

    根据车辆故障报警数据,从使用习惯、环境温度和使用年限等相关因素进行电池的安全性相关分析(目前已拥有比较成熟的电池安全预警模型)。

典型车辆和车型电池衰减程度评估

    针对厂商指定某典型车辆、车型电池,利用行驶里程、续航里程、充放电次数、充放电区间、行驶区域等大数据信息,对电池衰减程度进行综合分析。


三、大数据让新能源动力蓄电池步入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蓄电池市场的飞跃,这不仅代表着新能源行业产业链前端、中端各环节势头向上,也预示着后端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也将迎来巨大机遇与挑战。国家溯源平台,通过电池溯源管理以及新能源汽车动态数据监测的百万级数据,对退役动力蓄电池进行身份认证和健康状态评估,通过电池健康价值决定电池去向,为新能源车企、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相关企业提供了可信赖的决策依据。

实验室简介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授权,在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车辆研究的单位。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实验室就开始引进苏联制造的电传动军用车辆进行电传动研究工作。从1992年开始参加原国防科工委组织的电动车辆研究开发工作。自国家“八五”计划以来,一直得到科技部、工信部、总装备部和北京市政府的重点支持。在电动车辆科研、产业化和示范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在电驱动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是国家863计划驱动电机授权检测基地。成功研制了纯电动旅游客车、纯电动低地板公交客车、混合动力电动旅游客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轿车等共20余种电动车辆整车,其中10种整车产品列入我国国家汽车产品公告。开发了续流增磁电机及其控制器、一体化电驱动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支持快速更换的标准化电池系统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在奥运史上,首次实施了中心区零排放电动客车工程,兑现了中国政府的承诺,实现了国家“奥运昼夜服务零抛锚”的最高目标,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反响和积极评价,受到国家表彰。相关技术成果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成功推广应用。至今,实验室已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在纯电动汽车总体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总体技术、整车轻量化技术、整车综合控制系统、电动汽车动力驱动系统技术等多项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为推动电动车辆技术成果的转化,依托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了两家学科性公司。2010年7月成立了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电动车辆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测试和生产、提供先进的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平台及关键部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咨询和运营保障服务等。2015年12月成立了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于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平台建设及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承担了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国家检测与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承担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和运维工作。


目前实验室拥有64名教职工,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1人,在站博后共15人,形成了学术带头人引领、中青年为主、学术思想活跃、有影响力的学术队伍。在长期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积累下,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取得了大批的知识产权成果,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上千篇,获授权专利近280余项。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北京市地方技术标准体系。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以及其他省部级奖励多项。被评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奥运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