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实验室承办的《新能源与智能载运》期刊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发表时间:2020-07-28 15:46:57 浏览次数:730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实验室资讯




根据《关于申报2020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的通知》(科协学函刊字〔2020〕40号)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评审细则》,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的《新能源与智能载运》期刊经项目申报、资格审查、答辩评审,专家复核等环节,最终顺利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

聚焦新能源与智能交通前沿领域、交叉融合
我国在汽车、高铁、航空港集装箱吞吐量、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诸多方面均居全球第一。虽然我国在载运领域相关专业期刊有178本,但是进入SCI检索只有一本。学术期刊是国际科技界争取话语权、维护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的重要阵地与平台。《新能源与智能载运》立足国内,辐射国际,聚焦新能源与智能交通前沿领域,涵盖公路、航空、水路、轨道交通等研究领域的低碳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理论与技术成果,涵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与载运的交叉融合。

《新能源与智能载运》以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为指引,重大科技专项为依托,瞄准前沿科学和核心技术;同时,由于期刊涵盖机械、交通、电气及基础设施等领域,期刊具有广泛的高水平作者群。

凝聚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科研优势
《新能源与智能载运》由北京理工大学主办,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新能源车辆及运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等单位共同承办。期刊主办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在新能源与智能载运领域实力雄厚,汇聚了5名两院院士、10名长江学者、10名国家杰青等高端人才,并拥有6个与该领域发展紧密相关的国家级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作为 《新能源与智能载运》主要承办单位,实验室孙逢春院士、王震坡教授、王志福副教授、熊瑞教授分别担任主编、执行主编、编委、青年编委。


《新能源与智能载运》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逢春。现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会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科技冬奥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专家组组长。任Applied Energy等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数次担任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主席,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大会上做特邀报告。出版著作8本,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Google总引超过10000次,3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新能源与智能载运》执行主编:王震坡,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秘书长。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发表SCI论文56篇、E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包含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熊瑞教授在内的8名青年编委均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协助主编团队建立瞄准核心科学和前沿技术的高水平期刊,吸引全球高水平青年作者投稿。

目标办成世界一流期刊,展现“中国智慧”

《新能源与智能载运》编委会成员共56名,超过50%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瑞典、瑞士等载运、交通和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或地区,包括多个国际期刊主编、副主编,编委团队办刊经验丰富,编辑出版流程和质量保障机制成熟。本刊从创刊宗旨和范围上“另辟蹊径”,从全球共同面对的领域重点和难点出发,设置重点突破目标:以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制造”和中国“数字化转型”、“ 新基建”、“车联网”为契机,通过出版最新研究成果,加快科研创新成果对科技进步的指导、引领和带动作用。


《新能源与智能载运》目标办成世界一流期刊,通过出版最新研究成果,加快科研创新成果对科技进步的指导、引领和带动作用,为世界展现“中国智慧”。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央深改委《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精神,由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七部委联合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核心目标,是迄今为止我国在科技期刊领域实施的力度最大、资金最多、范围最广的重大支持专项。

该计划瞄准国家创新发展关键领域和战略方向,围绕变革前沿强化前瞻布局,优先支持基础研究领域、优势学科领域、战略前沿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做精做强。并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在编辑、出版、传播、服务全产业链上的关键短板,系统构建支持体系,在项目设置、遴选方式、支持方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和创新。






实验室简介

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授权,在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的基础上成立,是国内最早从事电动车辆研究的单位。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实验室就开始引进苏联制造的电传动军用车辆进行电传动研究工作。从1992年开始参加原国防科工委组织的电动车辆研究开发工作。自国家“八五”计划以来,一直得到科技部、工信部、总装备部和北京市政府的重点支持。在电动车辆科研、产业化和示范运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在电驱动技术方面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是国家863计划驱动电机授权检测基地。成功研制了纯电动旅游客车、纯电动低地板公交客车、混合动力电动旅游客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轿车等共20余种电动车辆整车,其中10种整车产品列入我国国家汽车产品公告。开发了续流增磁电机及其控制器、一体化电驱动机械式自动变速系统、支持快速更换的标准化电池系统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品。在奥运史上,首次实施了中心区零排放电动客车工程,兑现了中国政府的承诺,实现了国家“奥运昼夜服务零抛锚”的最高目标,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反响和积极评价,受到国家表彰。相关技术成果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成功推广应用。至今,实验室已形成了完善的技术体系,在纯电动汽车总体技术、混合动力汽车总体技术、整车轻量化技术、整车综合控制系统、电动汽车动力驱动系统技术等多项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为推动电动车辆技术成果的转化,依托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了两家学科性公司。2010年7月成立了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其业务范围包括电动车辆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开发、测试和生产、提供先进的电动车辆动力系统平台及关键部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咨询和运营保障服务等。2015年12月成立了北京理工新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于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平台建设及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承担了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国家检测与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承担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和运维工作。


目前实验室拥有64名教职工,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21人,在站博后共15人,形成了学术带头人引领、中青年为主、学术思想活跃、有影响力的学术队伍。在长期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积累下,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取得了大批的知识产权成果,出版学术专著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上千篇,获授权专利近280余项。主持起草了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立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北京市地方技术标准体系。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奖励,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以及其他省部级奖励多项。被评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奥运先进集体”。


PART  01

一篇好的总结,除了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语言准确、条理清楚外,还应有一个好的开头。一个好的开头,能先声夺人,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使之欲罢不能。反之,如果开头写得不好,就会倒了读者的胃口,使之产生厌倦和不快。所以掌握好开头的写作方法,对写好总结是至关重要的。


北京理工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于端网云的国家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协同防控平台”正式启动

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与碳交易战略研究”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车辆处曹磊副处长等一行莅临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中心考察调研

孙逢春院士出席“岭南科学论坛·湾区创新论坛”并作特邀报告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管理处吴锋处长莅临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中心考察调研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产业开启“大数据”时代

科研成果 | 中国纯电动公交车运营现状分析与改善对策

北理工刘鹏: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与运行安全

新能源公交车再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