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不忘初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砥砺前行 ——记机械与车辆学院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党支部赴河南开展党员教育活动

发表时间:2020-04-24 13:30:45 浏览次数:5867

 供稿:车辆系第三党支部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付诸于日常教学科研行动中去,增强基层党支部建设,提高实验室党员群众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机械与车辆学院车辆工程系第三党支部组织党员群众一行十余人,于11月4日至5日赴河南郑州、林州等地开展“学习十九大讲话,传承红旗渠精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为主题的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活动。





      党支部一行人首先来到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校企交流活动。宇通客车公司校友李飞强博士带领党支部参观了总装车间、技术中心和国家电动课程电控与安全工程实验室,详细介绍了宇通公司在客车技术研发方面技术条件的经验。宇通客车公司总工程师、校友李高鹏博士会见了党支部一行,对企业与学校在新能源客车技术合作以及在人才培养等领域协同创新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回顾,充分肯定北京理工大学在服务产业发展、技术合作创新、优秀高水平人才输送及在职人才培养等方面为企业技术升级转型所提供的有力帮助和卓越成果。王志福书记就加强双方技术合作、党建活动和人才培养模型也与公司进行了沟通。会上李飞强博士作了《宇通新能源客车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汇报了宇通客车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和后期新技术的突破方向。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副院长何洪文教授参加了会面交流,并以《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整车控制及能量管理优化》为题目作了前沿性报告。部分电动车辆实验室毕业的学生从西安、北京、洛阳等地也来到现场参加了相关活动,为实验室和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等方面建言献策。




      11月5日,车辆工程第三党支部与宇通客车技术研究中心党支部来到红旗渠开展党日学习教育活动。党支部的党员群众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和当时工程最为艰难的位于红旗渠总干渠的青年洞参观学习。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历时近十年全面完成。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被林州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是党和人民刻在太行山岩上的一座丰碑。青年洞是总干渠最长的隧洞,由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克服当时的自然灾害和国家经济困难,以愚公移山精神,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奋战,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 





      红旗渠精神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行的伟大变革实践,成为中国人民昂首于世界的永恒精神丰碑,具有在新的历史阶段党和人民共同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意义。修渠过程中孕育出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党和国家薪火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党支部的党员群众认真观看、仔细聆听,深深被红旗渠精神所感染,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有了更深入地体会,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发展中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做出的正确选择。大家纷纷表示,要把红旗渠精神带回去、传出去,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使命、新蓝图、新部署、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形成生动实践,在教育战线上奋力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瑰丽篇章,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学校“双一流”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